青岛加密货币老鼠仓,内控问题引发行业关注

小编

你知道吗?最近青岛那边的加密货币圈可是炸开了锅,因为一起“老鼠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不,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看看这背后的故事。

“老鼠仓”究竟是个啥?

先来给你普及“老鼠仓”这个词在股市里可是出了名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些机构或者基金经理利用职务之便,提前获取内幕信息,然后在股票拉升前用自己或者关系人的资金买入,等股价上涨后再卖出,从中获利。这种行为,对广大投资者来说,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欺诈。

青岛这起“老鼠仓”案,来头可不小

这起发生在青岛的“老鼠仓”案,涉案的可是个基金经理,名叫厉某某。这位厉经理在担任中邮核心优选基金经理期间,竟然利用职务便利,操控了10个证券账户,进行老鼠仓交易。

内幕信息,成了他获利的工具

厉某某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了基金公司的未公开信息,然后通过自己控制的账户,提前买入或卖出与基金相同的股票。据法院审理查明,他操作的这些账户与基金累计趋同交易金额高达9亿余元,累计获利1682万余元。

自首后,还能减轻处罚?

虽然厉某某后来主动向证监会自首,但他的行为依然构成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不过,由于他是自首,并且案发后大多数赃款被追回,法院最终还是决定对他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700万元。

加密货币圈也中招?Coinbase“老鼠仓”疑云

说到“老鼠仓”,可不只是股市里才有。最近,加密货币圈也爆出了“老鼠仓”的疑云。比如,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就因为多次在上币公告发布前,出现加密资产提前上涨的情况,被怀疑内部人员提前布局“老鼠仓”。

Coinbase的“老鼠仓”疑云,背后有哪些原因?

有人说,这可能是Coinbase在上币流程上出现了问题。以前,Coinbase的上币策略相对保守,但自从今年4月上市以来,上币速度明显加快,这其中的内控问题,不得不让人怀疑。

“老鼠仓”事件,对投资者来说是个警醒

无论是股市还是加密货币圈,“老鼠仓”事件都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这些利用内幕信息非法获利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这起青岛“老鼠仓”案,以及Coinbase的“老鼠仓”疑云,都提醒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一时的利益所蒙蔽。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行为,还市场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