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诈骗外籍,外籍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与防范策略

小编

你知道吗?在这个数字货币风起云涌的时代,诈骗团伙们也开始玩起了“国际范儿”,瞄准了那些对加密货币一知半解的外籍朋友们。今天,就让我带你来揭秘这些狡猾的骗子们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

一、跨国诈骗,套路深似海

故事要从尼日利亚说起。最近,尼日利亚经济和金融犯罪委员会(EFCC)在拉各斯展开了一场突袭行动,逮捕了792名涉嫌加密货币诈骗的嫌疑人,其中不乏148名中国公民和40名菲律宾公民。这些诈骗团伙的月薪高达500美元,是当地最低工资的10倍!他们主要针对北美和欧洲用户,通过虚假加密货币投资计划和社交媒体诱骗,实施所谓的“杀猪盘”诈骗。

听起来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种诈骗手法在咱们国内也屡见不鲜。不过,这次他们可是跨国作案,手段更加隐蔽,让人防不胜防。

二、美SEC出手,严打诈骗团伙

就在尼日利亚警方展开行动的同时,美国证券监管部门(SEC)也起诉了一个诈骗团伙。这个团伙冒充美国证券经纪人和投资顾问,通过虚假网站和电话诈骗了至少290万美元。他们承诺每月15%-25%的投资回报,诱导投资者在证券经纪商和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上开设账户,然后侵占这些资产。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受害者中至少有28名美国居民,总损失金额高达290万美元。看来,这些诈骗团伙真是无孔不入,连美国人都敢骗!

三、加密货币诈骗,刑法规制难题

面对如此猖獗的加密货币诈骗犯罪,我国刑法学界也陷入了深思。加密货币的刑法属性如何判定?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关键要素。对于加密货币诈骗类犯罪,需要进行类型化治理,明确行为的法益侵害性及规范违反性。

此外,加密货币在生产、发行和流通环节可能涉及的诈骗犯罪包括虚假陈述型欺诈犯罪和非法占有型诈骗类犯罪。这些犯罪手段和被害人处分意识是影响犯罪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果被害人并非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则无法构成诈骗罪。

看来,加密货币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制问题确实是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四、WEEX交易所安全指南,教你远离诈骗陷阱

为了帮助币圈新人规避加密货币骗局,WEEX交易所发布了一份安全指南。指南中介绍了四种最常见的加密货币诈骗陷阱,并提供了四点建议,确保资金安全。

1. 警惕假交易所、仿冒网站:在选择交易平台时,要通过权威的第三方资讯网站进行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2. 谨慎交友,远离杀猪盘: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投资建议,更不要随意转账。

3. 关注交易所安全性:选择知名交易所,确保资金安全。

4. 提高警惕,防范新型诈骗:时刻关注诈骗手法的变化,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五、警惕虚拟货币骗局,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因此,我们要警惕那些打着虚拟货币投资的幌子实施诈骗的骗子。

近年来,虚拟货币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法不断翻新。骗子们常常通过社交媒体打造单身优质形象,以婚恋交友为幌子,在社交软件上与受害人线上“交往”。待确定恋爱关系、时机成熟后,向受害人表示自己有投资理财的内部消息,可赚取大额利润,并进一步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

投资虚拟货币,100%都是诈骗!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渠道,切勿相信只赚不赔的买卖,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数字货币时代,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远离诈骗,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